当前位置:

张家老屋:家风文化的传承与发扬

来源:图/杨锡建 李林 作者:文/陈明君 谭必文 刘辉霞 编辑:肖焙丽 2017-11-10 15:48:34
时刻新闻
—分享—

游客参观张家老屋

 在国家4A级旅游景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洪江市黔阳古城内,有一处保存完好的明清时代的民居建筑,座落于古城内南正街的中央,旧县衙的斜对面,它就是张家老屋。

  张家老屋是来黔阳古城参观游览的人们必看的景点之一。如今,这座有着几百年历史的老宅,被张家第十五代传人张国英用心维护并竭力传承着。75岁的老人一直在努力传承着张家老屋清廉淳朴的家风,向过往游客讲述着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以及张家老屋的历史佳话,可谓是壮心未已,诲人不倦,是一位名副其实的文化传承使者。

张国英老人拿出自家宝贝

  一

  据《张公艺传》记载:张家祖籍在山东郓州,曾九代同堂,三百余口人不分家,唐朝麟德二年(公元665年),唐高宗皇帝李治赴泰山进香祭祀路过郓州,见如此大的家族,便入家询问,何以能如此?张家主人公艺请出纸笔,在纸上连书百余“忍”字,以作回答。高宗见状很是赞许,即御赐张家“百忍堂”以表彰。

  这段出自《旧唐书》的历史,让“百忍堂”之名流芳百世。后来,张姓子孙多以“百忍”为堂名。张家老屋内,亦悬挂此醒目牌匾。张国英老人就在此牌匾下,一遍又一遍地向世人讲述着这一段历史佳话。

  由于历史的变迁,宋元时期,张家部分人口由山东南移至江西的高安县。明宋清初,张家祖辈再转迁至湖南黔阳(现洪江市),开始在此定居,历经四百年,至今已传十八代人。清乾隆年间,张家先辈张智辉在此读书学习,考中举人,后进为官,升为大学士。嘉庆二十三年(1816年,丁丑年),张智辉告老还乡,将此屋重新修缮,并书写匾额“百忍堂”三个金字,以告后人。

  张家老屋虽经历史沧桑,却仍然保存相当完好。宽敞的大厅中堂、明亮的天井、秀丽的厢房、雕花的门窗、“福”字格的铜钱地板、高悬的牌匾、工整的对联、精雕细料的双龙戏珠的金镶炉、秀美别致的汉侗苗三族文化精品等等,均显古色古香,令人回味悠长。

  一进大门,便见一个铜钱制的大“福”字嵌镶在地面中央,“出入平安”四个小字嵌镶四角,显得福气盈门,寓意“平安是福”。正面六扇窗花屏门,古朴大方,平时只开两边侧门,只有贵宾到来才能敞开中门迎接贵宾,开中间四扇门或门扇侧开。

  走过屏风门,可以看到用刻有福、禄、寿、喜字样的陶瓷钱币嵌镶的地面,体现的是“福气临门”、禄位高升、寿比南山、喜气洋洋、吉祥如意。

  张国英老人告诉大家:“做生意的人讲究一个吉利,出门求平安,挣钱回家来,大钱中门有小钱叫积少存多。人们都需要钱,但钱可以给人们带来幸福,也可以给人们带来灾难。自己挣的钱叫辛苦钱、血汗钱,用得放心;来历不明的钱就是害人的钱,万万不能要。俗话说,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你给别人做工,人家给你工钱,天经地义。只要不是欺骗勒索、伤天害理得来的钱财,就挣得光彩。”

  正面门楼上挂着一块“三堂会”的牌匾,这是潇湘电影制片厂在这里拍毛泽东青少年时期的电视剧《恰同学少年》时留下的牌匾。这部电视剧获得国家“五个一”工程奖、电视剧金鹰奖。

  走进正门中堂,宽敞明亮。厅中悬挂着张家先辈张智辉大学士书写的“百忍堂”三个金灿灿的大字。大厅四角各挂一盏“斗蓬灯”,夜间点亮,整个大厅内灯光通明。

  正中供奉着张氏先祖神位,长年香火不熄。上挂“福、禄、寿、喜”四个金字,中挂“双龙戏珠金镶炉”神龛,下摆一个清嘉庆年间制作内藏一个“积字”的“聚宝盆”,两边挂三幅墨漆金字的浮雕对联。厅中两边摆有八张镂空雕花的太师椅,中央放一张明代的八仙桌,桌上有清朝的青花瓷镡子,青花瓷碗,青花盘子,调羹,铜壶,锡壶,铜烟袋,小钱币等。两边的壁板上挂着张家早年的汉族刺绣,苗族的挑绣,侗族的腊染,聚焦着三个民族文化的精品,整个大厅陈设极为雅致。

  

  张家老屋大厅中悬挂有三幅对联,意味悠长,发人深省。对此,张国英老人有详细的解释。

  第一幅是:“家风佳风永世久,忍得忍德源流长”。张老说, “家风”这个“家”字,指一个大家一个小家,大家代表国家,小家代表自己的家。先有国,才有家,有国法才有家法。张家用美好的家风,优秀的家学、家训、家规来教育张家后人。“佳风”,是指张家人看到别人家好的家风、家规、家学,就将之请到家里来,取长补短,教育后人要永远继承和弘扬好的家风。“忍得”,即忍得一时之气,免得百日之忧。退一步海阔天空,“宰相肚里可撑船”,要有这样的肚量与胸怀宽容对待别人。“忍德”,即一个人要有忍耐之心、忍让之心、忍得之心、忍受之心,让这种品德源远不断地传承流长,方能使家庭无忧、美满幸福。

  第二幅是:“一等人忠臣孝子,两件事读书耕田”。张老说,人间节为贵,天下孝为先,忠孝为人间头等大事。过去说忠孝,是要忠于皇上,做一个忠臣,并孝顺父母、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现在说忠孝,就是要忠于党,爱国爱民,搞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并要孝敬父母,回报社会。而读书耕田是传家之宝,读书能明理,耕田可兴家、富家,二者都重要,都不能偏废,才能自食其力,成家立业,做一个有用的人才。

  第三幅是:“友如作画须求淡,山似论文不喜平。”上联其意是:君子之交淡如水,交朋结友须真诚。人生只求淡泊,不求名利,就会受人尊敬。做官须做清官,不可做贪官,方能得人爱戴。下联其意是:一个人读书学习,做理论文章好似爬山,有起有伏。人生道路也不是一帆风顺,都蕴含着酸甜苦辣喜乐悲哀。做人要求上进,上进就有坎坷,不要怕坎坷,要勇往直前,知难而进。

  张家以这三幅对联来告诉后人做人、做事的道理,其意朴素隽永,充满哲学和智慧。张国英说:“这三幅对联教育人们如何为人处世,这是张家教育子孙的原则。我们张家能够传承十八代人,绵延至今,靠的就是这样的家风、家训。”

  

  “早上八点开门,下午五点半关门。基本上每天都在老屋里,只要有人来参观,即使在吃饭,也要马上放下饭碗去解说。”张国英说。他的解说,短则十几分钟,长则一个多小时。解说中有故事,有理念,有典故,有自己的理解,非常生动鲜活。张国英老人用自己接地气的语言传播着家风文化,滔滔不绝,让观者听得津津有味,深受熏陶和感染。

  如今,张家老屋已是怀化市、洪江市廉政文化教育基地和传统文化教育基地。贾庆林、吴官正等原国家领导人曾经到此参观过,中央电视台等多家媒体亦对张家老屋进行过报道。张国英老人将自己变成了义务解说员,把自己的生活与张家老屋的文化使命紧紧地结合在了一起。

  张国英学着做向导,做讲解员,他潜心整理资料,不断丰富自己的文化素养,常年向游客介绍张家的故事,介绍厚重的“百忍堂”文化和三幅对联的内涵精髓。由于勤奋刻苦,加之长期实践,原本文化水平不高的他解说水平日益精进。游客常被他的解说打动,说他的解说生动有趣,有些游客还写了对联寄给他,形成了良好的互动。

  2004年2月25日,国家文物局老领导谢老来到张家老屋参观时说:“我到过全国大小的城市和许多大户人家,看到的对联都是说家庭如何好、如何荣耀,唯独张家老屋的对联和别人家的对联不同,他是教育张家后人如何与人和睦相处的,值得提倡、值得宣传。”

  “这里面有经历了几代人的家训与文物,是一个很有看头的私家博物馆。”很多游客在参观后给张家老屋留言。

  张国英说,人生求福,忍字在先,节俭为上,读书耕田经商交友写文章,立身处世皆有章法,这就是张家老屋400年历史所蕴积、传承的文化根基。

  “我不看重钱财,我看重文化的传承。只要家风文化得以源远流长下去,就是我最开心的事!”张国英说。这位张家的第十五代传人,依然不忘初心,在传播家风文化上孜孜不倦地身体力行着,他饱经沧桑的脸上绽放着灿烂的笑容!

来源:图/杨锡建 李林

作者:文/陈明君 谭必文 刘辉霞

编辑:肖焙丽

阅读下一篇

返回洪江市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