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橘子故里在黔阳

来源:市史志办 作者:陈海燕 田文进 编辑:肖焙丽 2018-01-15 14:49:50
时刻新闻
—分享—

  众所周知,葡萄和石榴是张骞通西域带回来的,西瓜是宋朝传入中国的,香蕉是元朝传入中国的,那么,汉朝之前的中国人吃什么水果呢?

  如果翻开春秋时期的《诗经》你就会发现,“丘中有李”、“八月剥枣”、“园有桃,其实之肴”之类的诗句,仅《诗经》中频繁地提及的当时的水果,粗略估计不下60余处,更有直接以果名作为诗名的,除桃、李、枣之外,还有梅、梨、榛、棣、桑等。因此,春秋之前的人们还是有很多水果吃的,其中有一种水果,也是大家耳熟能详的,那就是——橘。

 

  橘,即橘子,常绿乔木,树枝细,通常有刺,种子长卵圆形,果实球形稍扁,果皮红黄色,果肉多汁,味酸甜,可入药,生长在我国北纬35度以南地区。

  我国橘子栽培至少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夏书《禹贡》中就曾有“荆州进贡橘柚”的记载。诗经上也有“终南何有,有条(柚)有梅”的佳句。战国时期编写的《晏子春秋》一书中提到,晏子使楚时说:橘生于淮南则为橘。秦朝吕不韦所著《吕氏春秋》亦有“果之美者,云梦之柚”之说。

  即使如此,直到三国末年,橘子仍然是一种非常名贵的水果,并不是普通人家都能吃得起的。元代郭居敬《二十四孝》中就记载了这么一个故事:汉朝末年,有个叫陆绩的小孩,自幼聪明过人,6岁的时候,到九江拜见袁术,袁术赠送橘子给他,他舍不得全部吃完,偷偷藏了3个在袖子里,临行告别向袁术行礼的时候,橘子滚到了地上。袁术问他:“怎么做客还藏着橘子呢?”陆绩回答他说,想回去送给母亲尝下味道。

  橘子之珍贵,常常被用来作为馈赠亲朋的佳礼。东晋的大书法家王羲之晚年隐居剡县金庭。一年秋天,王羲之亲手写了一封信给自己的朋友,信中写道:“奉橘三百枚,霜未降,未可多得。”这便是历史上有名的《奉橘帖》,是王羲之流传下来的为数不多的真迹之一。

  奉橘帖

  橘子不仅是一种深受大家喜爱的水果,更是文人笔下一种精神的象征和寄托。战国末期,屈原被流放到沅水和湘水之间,曾亲眼目睹过橘树“经冬犹绿林”的丰姿,写下了有名的《橘颂》:

  后皇嘉树,橘徕服兮。 橘啊,你这天地间的佳树,生下来就适应当地的水土。

  受命不迁,生南国兮。 你的品质坚贞不变,生长在江南的国度啊。

  深固难徙,更壹志兮。 根深蒂固难以迁移,那是由于你专一的意志啊。

  绿叶素荣,纷其可喜兮。 绿叶衬着白花,繁茂得让人欢喜啊。

  曾枝剡棘,圆果抟兮。 枝儿层层,刺儿锋利,圆满的果实啊。

  青黄杂糅,文章烂兮。 青中闪黄,黄里带青,色彩多么绚丽啊。

  精色内白,类任道兮。 外观精美内心洁净,类似有道德的君子啊。

  纷緼宜修,姱而不丑兮。 长得繁茂又美观,婀娜多姿毫无瑕疵啊。

  嗟尔幼志,有以异兮。 啊,你幼年的志向,就与众不同啊。

  独立不迁,岂不可喜兮? 独立特行永不改变,怎不使人敬重啊。

  深固难徙,廓其无求兮。 坚定不移的品质,你心胸开阔无所私求啊。

  苏世独立,横而不流兮。 你远离世俗独来独往,敢于横渡而不随波逐流啊。

  闭心自慎,终不失过兮。 小心谨慎从不轻率,自始至终不犯过失啊。

  秉德无私,参天地兮。 遵守道德毫无私心,真可与天地相比啊。

  愿岁并谢,与长友兮。 愿在万物凋零的季节,我与你结成知己啊。

  淑离不淫,梗其有理兮。 内善外美而不放荡,多么正直而富有文理啊,

  年岁虽少,可师长兮。 你的年纪虽然不大,却可作人们的良师啊。

  行比伯夷,置以为像兮。 品行好比古代的伯夷,种在这里作我为人的榜样啊。

  南朝时,虞羲《橘诗》:“独有凌霜橘,荣丽在中州”,盛唐诗家天子王昌龄有“楚国橙橘暗”、“醉别江南橘柚香”的佳句,都对橘充满了深厚的感情。

  黔阳县志

  那么橘子的故乡到底是哪里呢?众所周知,楚国南方产橘,而根据《湖南方物志》中记载“橘,谓榛,小橘也,黔阳有之,涪翁杂说疑榛即金橘者,非盍金橘,即卢橘之已熟者。”一个处处产橘的大省,在做方物志的时候,把橘写在黔阳,由此可知,橘的原产地为黔阳县,也就是现在的洪江市(洪江市原名黔阳县,夏、商、周时期为荆州域)了。

  千百年来,橘子不仅成为洪江市人民喜爱的水果和精神的寄托,更是一种可以带来可观收入的经济作物。同时,橘的原产地洪江市还先后培育出了多种脍炙人口的柑橘品种:如享誉国外的黔阳冰糖橙(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黔阳无核椪柑、红橙二号、纽荷尔脐橙、以及新晋贵族“果中珍品”——黄金贡柚、丑八怪等。

  日前,洪江市共有柑橘种植面积30万亩,年产柑橘30万吨,柑橘已成为洪江市的支柱产业。随着时代的发展,橘的故里迎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柑橘将和洪江市人民一起见证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伟大历史变迁。

来源:市史志办

作者:陈海燕 田文进

编辑:肖焙丽

阅读下一篇

返回洪江市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