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怀化日报丨对话吴顺东:永续“古今神农”高光,让高庙文化“活”起来

来源:怀化日报 作者:盘婉春 编辑:蒋良梅 2023-10-08 16:49:45
时刻新闻
—分享—

高庙.png

吴顺东接受采访

“上下7000年,古今两神农”,沿着雪峰山麓一路向下,名为沅水的溪流在一个叫落里坡的尖岬处拐过一道弯,2005年被评为“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的高庙遗址就静卧于此。2017年经考古研究发现,高庙遗址至少在距今7400多年前,就已经出现了稻作农业,而巧合的是,袁隆平院士那株“希望之稻”,也是在此处被发现而举世瞩目,真正开启了杂交水稻的时代。这种穿越古今的契合,既是一种巧合,也是一种历史必然。千年的延续和传递赋予了这一文化遗址更多传奇的色彩。

9月26日至27日,高庙遗址保护与利用研讨会在长沙举办,借此盛举,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将就加强对高庙遗址保护与利用,研究高庙文化在中华文明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进行深入探讨学习。为了更深入地追溯其历史渊源,特专访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研究员吴顺东。

古今两神农一脉相承

“高庙遗址在整个贝丘遗址群中,是一种‘鼻祖’地位。”它所孕育并开枝散叶的独特文化,是人类智慧和创造力全面拓荒的传奇见证者。”湖南考古研究院研究员吴顺东在谈及高庙遗址的重要意义时这样说道。

认识人类文明的跨越式进步,离不开农耕的出现作为起点,但高庙文化挑战了这一定论。“到底是谁率先迈过文明的门槛,是被动型的生业体系还是主动的经济模式?高庙文化实际上已经通过自己的发明和创造,给出了比较明确的这么一个答案。”吴顺东认为,被动型经济并非意味着对自然资源的无条件被动依赖。而这正是高庙文化得以持续发展并高度繁荣,后期辅助性自主经济水到渠成的奥妙所在。“袁隆平院士团队之所以成功突破杂交水稻研发瓶颈,和七千年前高庙文化人群之所以取得稻作农业经济的云端初步,在师法自然方面绝对堪称异曲而同工,这其中蕴含的珍贵启示,值得我们永远铭记。”

让文化遗产“活”起来

对于考古而言,如何把握好“保护”与“利用”的度是一大难题,吴顺东研究员表示,对于高庙遗址这种重要遗址,未来大面积的铺开发掘显然并不合适。“对高庙遗址而言,保护是首要任务,其次才是弥补课题研究不足或解决前三次发掘遗留问题的小规模针对性发掘。”在保护遗址的前提下,合理利用并不放弃新课题挖掘,是考古工作者正在寻找的并行不悖方式。

高庙遗址文化资源的整合利用,是古与今、静态与活态的互助互动。科学阐释高庙遗址稻作线索与安江农校杂交水稻纪念园的密切关系,可以获取更大的活力。”谈及目前针对高庙遗址的推广与传播,吴顺东认为要打造文化深度体验,合理利用文化资源,让文化遗产“活”起来。“文化旅游的打造离不开环境,文化遗物的提取应该做好历史功用与现实功用的结合,文物本体各种文化要素的提取也要做到形神兼备。让文化遗产‘活’起来,需要深度参与体验实操,在这个过程中才能真正理解文化创造到底有多么艰难,这会产生一种更加有效的文化亲和力。”而谈及文化旅游的建议,他认为黔阳古城、安江农校、高庙遗址三者具有特定时间流上的明显关联,三者特性上的互彰,有利于洪江市文化旅游产生新的爆发力。

何为“文明”?人类在不同社会发展阶段各种发明创造的总和,都可视为“文明”。记录着远古湖湘先民生活日常、精神世界、农耕文化、宇宙观等等的高庙文化,丈量着中华文明最远的足迹,标注着中国历史不可磨灭的高光时刻。只有各界人士、大众携起手来,积极保护和利用高庙文化,才能让中华文化基因传承不息,永续华章!

来源:怀化日报

作者:盘婉春

编辑:蒋良梅

阅读下一篇

返回洪江市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