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怀化日报丨“高庙”盛会喜空前 ——高庙遗址保护与利用研讨会掠影

来源:怀化日报 作者:陈甘乐 粟圣谷 李林 编辑:蒋良梅 2023-10-07 16:59:12
时刻新闻
—分享—

高庙遗址.png

9月27日上午,由湖南省文物局、怀化市人民政府主办,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怀化市委宣传部、怀化市文化旅游广电体育局、洪江市人民政府承办的高庙遗址保护与利用研讨会在长沙市举办。

近年来,为了“让文物活起来”,怀化市委、市政府在统筹文物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上狠下功夫,积极推进高庙遗址的保护利用,大力发展文旅融合产业。整合高庙遗址和安江农校两地农耕文化资源,建设安江农耕文化旅游区,努力打造湖南农耕文化旅游名片。目前正在规划建设农耕文化博物馆、高庙遗址博物馆,向国家文物局申报保护展示工程项目,并向国家发改委申报世界杂交水稻发源地文化展陈宣教工程项目。

中国文物学会会长、故宫博物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单霁翔表示,他系统地梳理了我国考古遗址保护利用和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的实践探索,同时对怀化洪江市高庙遗址保护利用思路和方案给予了充分肯定。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历史学部主任、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第一到第四阶段首席专家王巍通过视频发言称,高庙遗址的发现和高庙文化的确认,在中国百年考古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展示了在大溪文化之前长江中游史前文化的一个面貌,能够揭示当时人们的精神生活和精神世界。

原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贺刚提出,高庙遗址的利用与保护,不仅要“科学规划、逐步实施”,更要“准确定位、凸显优势”,让文物活起来,要讲好中华文化文明起源的故事,同时加强宣传力度,扩大高庙文化的社会影响力。

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以及湖南、安徽、广东等十余个省份的考古研究机构代表和山东大学、中山大学等高校考古学者代表齐聚一堂,回顾高庙遗址文化遗产的历史价值,针对高庙遗址保护与利用等多个方面进行研讨,并就“高庙遗址是中华文明起源时期重要遗址之一,是长江中游史前农耕社会饭稻羹鱼的典型代表,为考察我国稻作农业起源与发展提供了重要物证”达成共识。

据介绍,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先后三次对高庙遗址进行科学发掘,出土大量的石器、陶器、骨器、玉器(少量)和60余种水、陆生动物遗存,以及包括白陶在内的表现宗教题材的精美陶器。据考证研究,以白陶为指征的文化因素从沅水山地起源,向外传播、扩散,影响到淮河以南的大半个中国,对我国史前及后世精神文化的形成影响深远。出土陶器上的以獠牙兽面、凤鸟、八角星和太阳为主要母题的篆刻纹饰图案,对研究中华文明起源核心元素的构成具有重要价值。另外,据浮选所获稻壳和土壤水稻硅质体等遗存证实,当地最迟在距今7400年左右已有稻作农业。

会议期间,收藏在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铜官窑基地”内的高庙遗址考古出土的2万余件文物,首次迎来出席“高庙遗址保护与利用研讨会”的高庙文化考古专家、全国十余个省份的考古研究机构代表和高校考古学者集中观摩,一件件精美的史前文物,让考古学界的专家们刮目相看,叹为观止。

陈列在玻璃展示柜里多姿多彩的白陶罐、白陶双耳罐,白陶簋、白陶簋外底、陶盘、陶钵,拉近了现代考古学界的距离;形形色色的玉钺、玉璜、石斧、石网坠、石雕人头,骨针、骨匕首,展现了史前人类的聪明才智;色彩尖牙利喙的兽面纹陶器、精美的凤鸟纹白陶片,呈现出人类文明的斑斓画卷……

据高庙遗址考古专家介绍,高庙遗址中最让人惊艳的是其下层遗存陶器表面浅浮雕似的戳刻纹样,每一件陶器上的图案充满了美术底蕴和艺术张力。尤其是高庙遗址揭示出丰富的新石器时代遗存,无论从房址、窑穴、灶坑、祭祀场至墓葬,还是到陶器、石器、骨器和丰富的动植物遗存等,时代从距今7800年至距今5000年前后,延续近3000年,为我们呈现出一幅幅湘西深山河谷地带史前先民的生活图景。

来源:怀化日报

作者:陈甘乐 粟圣谷 李林

编辑:蒋良梅

阅读下一篇

返回洪江市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