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湖南】乡风拂新颜 洪江市水尾村把文明种成风景

来源:新湖南 作者:李林 蒋慧明 唐龙泽 编辑:蒋良梅 2025-08-08 17:33:18

条幅.jpg

废弃旱厕的刺鼻变成了绿荫下“爱心亭”里的茶香与笑语;散乱鸡棚的脏污换成了小花园的盎然生机;闲置的鱼塘化身为宽敞整洁的停车场与集中晒衣场……

停车场

8月7日,走进洪江市岔头乡水尾村,扑面而来的清爽文明风,讲述着这个合并村由内而外的精彩“变形记”。该村创新探索“一人两队四协会”治理模式,将文明种子深植沃土,催开村美民富的繁花。

水尾村由原水尾、胡家两村合并而成。面对合并后的治理挑战,村支书向球根带领村民代表外出“取经”后,一场全民参与的变革迅速铺开。

干净整洁的村道

“人家那村子,真干净!路是路,园是园,看着就舒坦。”“取经”代表们围坐在村口的古槐树下热烈讨论,代表左青云的声音带着兴奋,“咱们村也能行!”

向球根接过话茬:“以前不少项目是‘干部干、群众看’,这次我们索性把‘看’字去掉。”说罢,他带头铲第一锹淤泥,党员跟着搬第一块砖,原本袖手旁观的村民也挽起袖子下塘踩泥、搬砖、栽花——“干部带、党员冲、群众上”,成了水尾村新的日常。

趁热打铁,该村创立了“一人两队四协会”机制:一名创建示范带头人引领,一支“匠新”施工队专攻建设,一支巾帼志愿队美化家园;乡风文明理事会、和事理事会、产业发展协会、乡贤理事会协同发力。这套机制将移风易俗的“五三二”铁规——彩礼不过3万、礼金不过200、酒席不超500元,郑重写入村规民约,化为村民自觉行动。

积分超市

共建共享的热情被“积分超市”点燃。扫公共区域积5分,帮邻里干活积10分,积分可换油盐酱醋等生活用品。“这成了调动大家的‘催化剂’!”村妇女主席芦慈英介绍。

爱心亭里,74岁的向早生和几位村民围坐闲聊,笑得合不拢嘴:“早先路过得捏着鼻子跑,如今成了歇脚拉家常的好地方!”

80岁的向子栋曾是改造“困难户”,受邻居周宜顺美化家园行动的感染,也积极加入“美家美户”队伍。村民们自发筹资修亭、平整闲置空地建花园、精心美化庭院、移风易俗,用实际行动让文明新风在水尾村落地生根、蔚然成风。

村规民约

曾经的痛点化为民生亮点。村中央令人掩鼻的臭水塘,经村民合力改造,硬化成为宽敞的集中晾晒区和停车场,一举解决“停车难、乱晾晒”问题。创新的“地笼”通道连接禽舍与田野,“鸡照样长得好,环境干净多了,两全其美!”向球根言语间充满自豪。

淳朴新风更吹散了沉重的人情负担。“红事新办、白事简办”的新风尚深入人心,“非亲人员送礼不超200元”的新规赢得广泛认同。老支书左细妹由衷点赞:“‘礼金瘦瘦的,感情厚厚的’,人情债轻了,心也敞亮了!”

创新的“地笼”通道连接禽舍与田野

文明乡风凝聚起强大的发展合力。今年洪江市端午龙舟赛,水尾村与邻村联合组建龙舟队参赛,龙舟制作费、训练食宿费全由村民自发捐款,水尾村捐资就达5万多元。远在福建创业的村民向永峰闻讯立即捐款1200元:“村里搞建设、搞活动,只要通知我,一定出力!”

村容村貌的巨变与淳朴民风,也引来了投资者的目光。外乡制种大户谢中国站在流转来的150亩田埂上坦言:“村子干净,人实在,在这投资,放心!”村民们也得到了每亩土地流转费700元的实惠。

美丽村口

2024年,该村光伏发电、生猪养殖、水稻制种、冰糖柚等多元产业蓬勃发展,村集体经济翻了三番,年人均纯收入突破3万元。

“我们计划在现有基础上启动‘一对一’夕阳关爱行动,组织志愿者,或者身体好的‘年轻老人’,跟独居、高龄老人结对帮扶。”展望未来,向球根表示,“今后将继续激发村民内生动力,聚焦乡村旅游,齐心协力绘就一幅村在绿中、人在景中的水尾幸福图。”

来源:新湖南

作者:李林 蒋慧明 唐龙泽

编辑:蒋良梅

阅读下一篇

返回洪江市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