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标题:黔城完小六(3)班 方欣茹 指导老师:高利云
我的家乡——黔城,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文化的千年古城,座落在其浩瀚而雄于古湘楚,风景秀美的沅水河畔。
黔城,三面环水,一面靠山是一座山水之城,地理和物资条件优越,景色迷人,山水浑然,为古老的文化赋予了先天的婀娜多姿!家乡虽然是人杰地灵,物华天宝,历史文化底蕴丰厚。但以前受到兵匪战乱的创伤,交通闭塞,经济落后,古城丰厚的历史文化被蒙上了厚厚的历史尘埃,家乡的独特文化资源未能发挥作用。由于经济不发达,家乡人民的居住条件、经济条件、生活条件远远跟不上形势。听老人说过,那时候四处是荒坡兵染,杂草丛生,黔城城镇建设少、交通不发达,人们住的是低矮阴暗的木房,交通运输以“舟楫之动,水路通衢”为主的水上运输,再则就是肩挑背驮的人力为主的运输,家乡的人们外出只有步行而至,生活过得十分清贫。沧海桑田、时代变迁千年古城像疲惫的巨龙躺在巍巍的金鳌山与神蟠龙山、金斗寨、赤峰塔……一同沉睡在历史的长河。
国务院“洪江市人民政府驻黔城镇”的批复,如一声春雷唤醒了千年古城的蒙蒙睡意,像和煦的春风,吹暖家乡人们的心田,像甘甜的雨露,滋润了家乡这块沃土,似号角鼓舞了新洪江人民的斗志,给家乡黔城的崛起带来了希望,为黔城的建设增添了活力,竖起了新的里程碑。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通过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经过七年苦战,2004年12月7日迎来了新洪江市行政中心落成和市治终于回迁,万众欢腾,家乡黔城沉浸在一片喜悦之中,勤劳诚信的新洪江人,舞起了彩带,唱出了玉壶冰心的承诺,擂起了广纳贤才,招商引资的战鼓,奏响了建设美好新城的商歌。
时下,家乡人民已不再沉寂,新洪江已奋起直追,在近十多年的城市建设中,市委领导拟定了四纵五横十三条大道的发展布局,构建山水宜居新城的规划,始终保持“工业立市”、“旅游兴市”、“农业稳市”的发展战略,坚持“高起点、高品位、高效益、多功能”的建设原则,着力建成一座集古文化、生态文化、民俗文化、宋教文化于一体的现代文化旅游、休闲、文化娱乐新城。是呀,我的家乡这几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看吧,一座座山坡被推土机的巨臂一一推平;一栋栋高楼大厦如雨后春笋一般拔地而起;一座大桥如钢铁巨龙横贯舞水河,一条条宽敞的水泥路连接着各个小区,带动了城市的经济发展。长达1千多米的城市花园休闲长廊,可容万人的世纪广场和大型的电视彩屏与音乐喷泉,当夜幕降临,华灯初上时,市民们纷纷漫步在城市花园中,欣赏着喷泉优美的乐曲和五颜六色的水柱。城市的亮化也大大提高了品位,各种各样的路灯与那五彩缤纷的霓红灯,扫牌灯把整体城市装扮得美伦美焕,城市绿化,小区绿化更加有声有色,园林建筑各俱特色,亭台楼阁造型奇异,洒水车唱着欢快的乐曲,冲洗着路上的尘灰,给人们带来了清凉舒适。宾馆酒楼、舞厅茶庄,星罗棋布,超市、商场越开越多,商品琳琅满目,应有尽有。家乡巨大的变化,向世人昭示着:一座用新洪江精神拼出来的融古今文化于一体的历史文化名城,闯进入了人们的视野,敲开了世人的心扉,向世人昭示着:新洪江人用一双手铲开了美丽的新宇,用艰苦创业的精神焕发了古城的青春,扮靓了新城的青春。我深信四十多万市民在“旅游兴市”旗帜指引下,一座鲜为人知的特色旅游品牌“江南大观园”将亮丽登场,迎接天下游人!
“千古名城千古画”,“画中就是我的家”。对呀!我生在黔城,长在黔城,我将会用人生的彩笔来描画黔城,愿家乡黔城似锦。
编辑:肖焙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