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委员风采|冯济鹏:关于加强村庄规划规范建房秩序的建议

作者:韩星 编辑:肖焙丽 2020-06-18 16:08:17

  村庄是农村居民生产生活的聚居点。村庄规划是做好农村建设管理工作的基本依据,对引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各项事业发展,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大意义。过来,我市村庄规划编制和实施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还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

  1、对村庄规划重要性认识不足。部分乡镇领导、村干部及村民的规划意识薄弱,对村庄规划的特殊作用和重要性认识依然停留在较低层次,甚至以为村庄规划是空中楼阁,有无规划不重要,编制规划时,没有深入研究村情村况和资源禀赋,没有明确产业发展目标,规划的科学性、指导性和针对性不强。一些已编制村庄规划的村,将村庄规划摆在一边,不按规划开展建设和安排项目。

  2、村庄规划发挥引领作用不强。2012年市人民政府组织编制了村庄规划,2015年实施区划调整改革时,全市25个乡镇调整为20个,316个村调整为194个村,部分村(居)合并为社区,多数乡镇规划和村庄规划因缺乏全面性、科学性、差异性和前瞻性,已不能适应变化了的新形势,发挥不了引领作用。2018年6月2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0年)》后,各级各部门加强了乡村振兴战略规划编制工作,进行了相关业务培训。2018年以来,市住建部门委托相关单位对确定为美丽乡村示范达标村的80个村编制了村庄规划,但因时间紧,任务急,做村庄规划时没有深入实际,广泛征求干部和村民的意见和建议,所完成的村庄规划与实际切合度不高,可操作性不强。2019年4月,重新制定的《湖南省村庄规划编制工作指导》、《湖南省村庄规划编制技术大纲》,启动湖南省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的首期双评价评估工作。目前,国土三调数据正在成稿中。这就意味着我市前期完成的村庄规划要适应政策调整和数据确定重新修改,后期编制的村庄规划要解决好多规合一问题。

  3、村庄规划工作受到瓶颈制约。一是工作经费保障不足。村庄规划编制工作涉及面广、任务重、时间紧,参与人员多,经费投入大,全市村庄规划编制预算经费安排少。二是规划技术力量薄弱。因机构改革要求,从住建部门划转到自然资源部门的市规划办人员少,一批熟悉业务的乡镇规划员或已转岗或已调离,导致在村庄规划前期调研和编制过程中,技术人员的指导力度不够。三是乡村产业发展用地难。农民脱贫致富必须产业支撑,乡村振兴必须产业兴旺。无论是个人产业还是集体产业目前都存在土地流转难,可开发利用农用地有限,村集体建设用地指标少的难题。

  4、村庄规划遵守执行有难度。主要表现在宣传不到位,导致大部分村民对村庄规划不明白、不理解,在实施过程中存在不配合、不支持现象;执行不到位,部分乡镇相关工作人员为村民批宅基地时没有及时察勘现场,导致部分村民的建房选址明显与规划不符,有部分村民建房未获得宅基地批复或先建后报,致使规划的严肃性和约束力难以保证;监督不到位,由于乡(镇)规划办和市规划部门人员少,力量弱,对规划落实的监督力度不够,导致村民沿乡村主干道随意密集建房,房屋设计与装修风貌各异,不少人口密集村落的房屋安全问题不达标,存在消防安全隐患和环境卫生脏乱差问题。

  为此,建议:

  1、强化思想认识,加大统筹力度。2020年全国脱贫攻坚任务完成后,农村工作重心将转移到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振兴、规划先行。各村规划一旦确定上报,将成为国家、省安排各村乡村振兴战略项目和资金的基本依据。规划只有科学合理和具有可操作性,才可能得到更多项目立项和资金安排。在国家“十三五”规划收官和“十四五”规划编制的关键节点,市、乡(镇)政府要把村庄规划作为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加强领导,落实责任,齐抓共管,形成合力。要就村庄规划出台专门文件,作出明确规定,指导乡(镇)、村搞好村庄规划工作,要加强各类规划的统筹管理和系统衔接,统筹考虑产业发展、人口布局、公共服务、文化保护、土地利用、生态保护等因素,形成多规合一、协调配套的规划体系。

  2、汇集各方智慧,科学编制规划。编制村庄规划,要因地制宜、科学定位,专业设计,精准施策,要突出特色,尊重地域特色,包容文化差异,倾听村民呼声,凝聚社会共识,既挖掘原生态村民风貌,又引入现代生活元素,划定生态保护,基本农田,开发边界控制线,推行土地规划、产业规划、生态规划“三规合一”,规划编制人员要深入实际、深入群众、与各界人士、农民群众等一起分析村庄现状,明确发展目标,科学合理编制规划,坚持“一村一案”,防止千村一面。坚持问题导向和效果导向,具有可操作性,便于干部群众理解和执行。

  3、加大投入保障,解决突出问题。一是加大资金投入。市乡(镇)要切实解决村庄规划的编制或修编经费问题,保障资金投入。三是加强人才培养。充实市自然资源局规划办专业技术人才力量。加强对乡镇规划工作分管领导和规划员业务培训。三是研究解决乡村产业用地难问题。目前土地流转纠纷多,发展产业可用地有限,农业部门要认真分析研究现状和政策法规,出台指导性文件,保障土地流转顺畅,政府及相关部门要考虑盘活农村闲置的宅基地、荒地等,通过土地增减挂钩,保障村集体经济发展需要的建设用地。在规划预留建设用地时,要避免预留矛盾隐患造成将来用地时被迫调规。

  4、严格监督执法,保证规划落地。严格执行规划先行的原则,避免因规划滞后而造成的“大拆大建或大建大拆”以及因规划失误造成的巨大损失。抓好乡镇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落实,开展好农村建房和人居环境专项治理,依法从严查处乱占乱建行为,坚决维护村庄规划的严肃性。加大村庄规划编制及执行情况在乡镇和有关市直部门年度绩效考核的权重,推动村庄规划与乡村振兴同步前进。

作者:韩星

编辑:肖焙丽

阅读下一篇

返回洪江市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