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夏时节,广西艺术学院美术学院院长李福岩,基础部部长、教授罗思德一行7人抵达洪江市,对湖南沅水源文化艺术传播有限公司黔阳古城写生创作基地和延伸拓展基地进行授牌和考察。
广西艺术学院美术学院给黔阳古城写生基地授牌
广西艺术学院美术学院位于广西南宁美丽的南湖边。学院创始人为国画大师徐悲鸿先生。学院学术层次高、基础积淀厚、师资力量强,教育成果显著。这次考察之行,得到了中共洪江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金国华、雪峰山国家森林公园管理处主任罗文华、洪江市文联主席张锡文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
一、探访黔阳古城
黔阳古城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置镡成县,唐代改名龙标县,宋元丰三年(公元1080年)置黔阳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一直是黔阳县治所在地。黔阳古城留存的古老建筑,记录了是中国南方县(衙)府党政商学兵的时代光影。漫步古城内,犹如徜徉在一座巨大的“江南古建筑博物馆”里,历史的回音清晰可见。
李福岩院长接受电视台采访
我们陪李院长来到文庙,只见导游后退一步,一位老者迎了上来,几句简短的欢迎词后,将文庙的历史娓娓道来。他心里有光,讲述有情。陪同我们游览的黔阳古城文化研究会原会长陈志明先生告诉我们:“给我们做讲解的老人叫钦永坤,他既是文庙景点的负责人,又是文庙的守门员、讲解员和清洁工。他是我们黔阳古城文化的守望者和研究者。”
罗思德教授在黔阳古城
触摸斑驳的古墙,踏着溜光的青石板,仿佛游走在历史的岁月中。东门口楼上的京韵声,邻里的说笑声、春卷的吆喝声、木门的吱呀声不时在耳边回响。我们走进剪纸馆、陶艺馆、古城剧院,聆听“南门酒局”老板的辰河高腔,传统文化的魅力尽显其中。
文庙景点负责人钦永坤在讲解
李福岩院长深有感触地说:“我到过全国许多古城,但黔阳古城有着自己独特的风华。特别是唐代边塞诗人王昌龄在这里写成的‘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的千古佳句,在国际上亦有传颂。”
李福岩院长在黔阳古城文庙留影
走出中正门,游览了芙蓉楼,来到㵲水河岸,我们登上了“青山号”豪华游轮。连日的中雨,使江面更为浩荡。清水与㵲水两条大河在这里交汇后形成宽敞的河面,两江交汇处正好在黔城新城和古城的轴线上,给人以水天一色、江如罗带之感。
在蔚蓝的天空下,我们迎着江面的微风伫立船篷,凭栏眺望,只见三江水色如一,静如处子。旁边的工作人员介绍,下过雨后,清水江青幽幽的,而㵲水夹杂了泥沙,犹如“黄河”,两种颜色的水在交汇口,偶尔会显现“泾渭分明”的短暂图景。罗思德教授感慨地表示,三江六岸的水之灵韵、山之具象、城之立体、景之映现,托起了“江、山、湾、桥、城”集于一身的美丽风景线,这可是是油画抽象、具象、意象创作写生的上乘之地。
二、走进沅城古村
游览了黔阳古城,考察组一行来到洪江市沅河镇沅城村。村民们介绍,1935年11月,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途经黔阳,在沅城古村休整了四天三晚,涌现了很多军民鱼水情深的故事。军爱民、民拥军的优良传统薪火相传,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乡村振兴建设新貌日益凸显。
沅城古村十里河滩
沅城古村三面环水,江山如画,悠悠清江水犹如一缕碧绿的丝带绕村而去,对岸群山犹如一条酣睡的巨龙连绵起伏。河滩上游,河水浸漫过芦苇和树木的根系,冲刷成一座座微型的岛屿,在阳光的照耀下芦苇迎风摇曳,树荫光影婆娑。河滩下游,一片片嫩绿的青草,一簇簇盛开的小花将河滩铺满,牛群在草地上漫步,野鸭在河水中嬉戏,不时还有几只白鹭掠过水面。江边,游客们搭起了帐篷,准备野餐;孩童们放飞风筝,追逐嬉闹;垂钓者屏气凝神,静待鱼来。动静之间,绘就出一幅生动活泼的夏游画卷。
在沅城古村“红星耀黔阳陈列馆”参观学习
当夕阳渐渐隐入大山,村子上空缓缓升起了袅袅炊烟。村部的广场上早已聚集了很多人。一位姓杨的广场舞大妈高兴地告诉我们:“今晚,黔阳古城艺术团到我们村演出来啦,我们也有两个节目要上咧”。紧接着,一首首红色歌曲一曲接着一曲,一阵阵掌声一浪高过一浪。最后,随着《十送红军》旋律的响起,所有的人开始翩翩起舞。广西艺术学院美术学院知名油画老师感慨道:“我们在美丽乡村邂逅了最美的遇见,这应该是雪峰山下社会主义新农村最美的图画”。
沅城古村“村演”现场
三、致敬世界稻城
“1953年,袁隆平从西南农学院毕业后被分配到安江农校,从事教学和科研长达37年,就是从这里出发,袁隆平与祖国大地结下了一生的缘分”。伫立于安江农校大门,李福岩院长如是说。
安江农校校门
安江是座千年古镇,悠悠沅水在冲破武陵山、雪峰山的重重阻碍后,在这里舒展身姿,将上游带来的肥沃泥土集积成一片平整的土地。由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这里历代物产丰盈,冰糖橙、金秋梨、黄桃、香米、香柚已经成为国内水果市场上的珍品。
航拍下的安江农校纪念园
走进安江农校,发现校园依然保持着过去几十年前的模样,袁隆平生活、工作了多年的旧居、老校舍、科研楼、实验室、试验田、师生宿舍、篮球场、游泳池……一切都维持着数十年前的原貌,静静地将这位科学家当时的清贫、艰辛与奋斗的激情展示给来访者,完整展现了上世纪四十年代至八十年代的校园建筑风貌。
安江农校纪念园校训牌
校园里,袁隆平题写的“愿天下人都有饱饭吃”巨幅标语墙,以及“勤奋务实,文明进取”的校训牌,格外引人瞩目。
安江农校管理处处长谢军带我们来到一处颇具乡土气息的古朴院落,袁隆平一家1964-1983年曾在此居住,旧居只有相邻两间,在这里,袁隆平夫妇养育了三个儿子,或许是从小耳濡目染,或者是秉承父训,现在他们都从事与杂交水稻相关的事业。
袁隆平故居
在校园主路左边,一栋小楼映入眼帘,这里是袁隆平和弟子李必湖1981年获得国家技术发明特等奖后,学校为了改善他们的生活条件,把原来的专家楼改造给他们两家居住的地方。房子几十米开外,就是一块块规划整齐的试验田,袁隆平早晚都习惯在田埂边走一遭。这里是袁隆平杂交水稻取得突破和成功的地方,是他的梦想起飞的地方。
一粒种子·改变世界
安江农校这片土地,留下了杂交水稻最初的发现、灵感和汗水,见证了袁隆平院士及其科研团队在杂交水稻研究过程中的奋斗足迹。
安江农校合影留念
袁隆平,伟大的科学家,安江农校,世界不会忘记您。
四、登临雪峰山
炎炎夏日,雪峰山康养中心宾馆一票难求,好在雪峰山景区正在闭园提质改造,广西美院考察组一行才得以入住。走进雪峰山国家森林公园,顿感清风扑面。工作人员告诉我们,这里盛夏时节最高气温只有26℃,晚上需要盖被子。大家环顾四周又抬头仰望,头顶是漫无边际的蓝天白云,脚下是碧波粼粼的高山湖泊,满目是生机盎然的蓊郁苍翠,处处是天人合一的和谐宁静。登入雪峰山观风起云涌,看青山绿水观日出日落,尽享独有的清凉之夏。
考察组一行在雪峰山
雪峰山木屋酒店
雪峰山国家森林公园管理处主任罗文华同志见我们到来,急忙从提质改造施工现场赶了过来。吩咐办公室人员将《在广西艺术学院美术学院领导名师考察座谈会上的讲话》和《雪峰山国家森林公园》宣传折页分送给考察组一行。大家围坐品茶,畅谈森林康养的价值取向,探讨共建大学生写生基地、助推旅游发展的要义等。当晚,考察组一行晚宿坪山塘、在小鸟虫蛙的对吟声中,数星星入眠。
夜宿坪山塘
雪峰山国家森林公园坪山塘风光
由于天气原因和景区部分地段正在施工,考察组一行没能看到更多的景点。在返程的路上,李昂老师激情吟诵道:"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
雪峰山,一座神奇美丽的山。
审核:邱曦 终审:蒋耀南
来源:市老年活动中心
作者:流沙河
编辑:唐艺芬
本文为洪江市新闻网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