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直播间里的非遗密码:唤醒棕编生命力

来源:市融媒体中心 作者:向颖如、邱思雨 编辑:刘斯苑 2025-08-25 13:46:40

1.jpg

在黔阳古城的然翔园民俗博物馆内,辰河棕编傩面具非遗技艺传承人杨汉明正全神贯注地忙碌着。他手中的棕绳如灵动的游蛇,在指尖来回穿梭,反复进行着缠绕、折叠等精细动作,此刻,一部手机支架稳稳地立在一旁,镜头精准捕捉着他的一举一动,将这精湛的棕编技艺实时传递给屏幕另一端的观众。

走进杨汉明的直播间,没有繁华的装饰,没有助播互动,仅仅是一台手机,一个人,身后就是然翔园室内的场景,直播过程中,杨汉明详细介绍着棕编技艺,在镜头前展示着编制棕编的过程,这样简单而真诚的直播,他已经坚持了两年,只为将棕编技艺传承给更多年轻人,让更多人了解非遗,了解棕编。

“说到传承这一块,我们采取的方法是做直播,抖音直播、腾讯直播、微信直播、快手直播,或者发一些作品在抖音跟快手上面,让更多人来了解、来传承。”杨汉明说道。

在然翔园内,摆放着杨汉明编制出来各式各样的棕编作品,从动物到人物,从神话传说到现实生活,每一个作品都栩栩如生。棕编傩面具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作为古巫傩文化的一种人文文化工具,其制作技艺已传承千余年,承载着各民族农业生产、狩猎文化等诸多元素,文化融合度极高。杨汉明便是这古老技艺的坚定守护者与传承者,他从事棕编技艺已有三十余年,如今身为怀化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黔阳棕编的代表性传承人,正努力借助直播这一新兴媒介,为棕编技艺开辟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杨汉明表示,在网上做直播,主要是想连古城的旅游文化一起推荐,目的就是想有学生来这里学习,想把非遗项目传承下去。

作为黔阳古城熠熠生辉的文化瑰宝,非遗棕编不仅是古城千年历史的 “活态载体”——每一根棕丝都缠绕着古黔城的岁月记忆,每一种编法都凝结着古城先民顺应自然、改造生活的智慧与创造力。如今,这座沉淀着人文底蕴的古城,正以其独特的街巷肌理、民俗风情吸引着八方游客。

审核:邱 曦   终审:蒋耀南

来源:市融媒体中心

作者:向颖如、邱思雨

编辑:刘斯苑

本文链接:https://www.hjsxw.cn/content/646942/69/15225777.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洪江市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