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5日,安江农校试验田内呈现出一片繁忙而富有生机的景象。来自怀化职业技术学院生物科学和现代农业技术专业的学生们,正在这里参与一场为期10天的实地培训课堂。这片承载着 “杂交水稻之父” 袁隆平院士科研初心的土地,如今再次成为农业人才成长的摇篮,见证着新一代学子在希望的田野上追寻先辈足迹,续写农业科研新篇。
时光回溯,上世纪60年代,袁隆平正是在安江农校的三尺讲台和这片试验田中,开启了杂交水稻研究的艰辛探索。他白天躬身稻田观察记录,夜晚在简陋的实验室钻研理论,用数十年如一日的坚守,最终实现了杂交水稻技术的重大突破,解决了亿万人民的温饱问题。如今,怀化职院的学生们踩着袁隆平院士当年留下的足迹,挽起裤脚亲自下地插秧。对于许多学生来说,这是他们第一次真正接触到水稻种植的实地操作。农户们亲自下水田,为学生们展示了标准的插秧方式,从如何分秧苗,到怎样保持合适的间距和深度,每一个步骤都展示得细致入微。
老师们也充分利用这次实践机会,带领学生们仔细分秧,认识不同的杂交水稻品种。通过实地观察,学生们直观地了解了各个品种在外观、生长习性等方面的差异,对书本上的知识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怀化职业技术学院现代农业技术老师全庆丰告诉记者:“我们同学通过杂交水稻播种、移栽,特别是在我们安江农校这里的实训,它巩固了课堂上所学的知识,有很多的理论知识理解不是很容易。通过亲身的实践,这个知识就得到了强化。特别是通过三次重复试验和亲身的实践,他们真正地掌握了杂交水稻育秧及移栽技能。”
这种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教学方式,受到了学生们的热烈欢迎。参与此次培训的怀化职业技术学院生物科学大二学生吴徽感慨道:“我这几天的感受非常多,首先是非常地辛苦,因为要天天顶着这个大太阳在农田干活。真正的下了地才能真正的感受到袁隆平院士之前在田地间干活是多么的辛苦。” 他们通过亲身体验,不仅将课堂知识融会贯通,更在实践中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和吃苦耐劳的品质。
此次在安江农校试验田开展的实地培训课堂,不仅是一次简单的教学活动,更是一场跨越时空的精神传承。这里作为杂交水稻研究的重要发源地,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意义,而学生们在这片土地上的实践,也为未来的农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相信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能够培养出更多心怀 “国之大者”、扎根农业一线的新时代人才,让袁隆平院士 “禾下乘凉梦” 的愿景在一代代农业科研工作者的接力奋斗中照进现实,为我国的农业现代化进程贡献磅礴力量。
审核:邱曦 终审:蒋耀南
来源:市融媒体中心
作者:向颖如
编辑:朱彦星
本文为洪江市新闻网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