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洪江市:“大院制”改革盘活基层医疗,从“各自经营”到“抱团发展”

来源:市卫健局 作者:段承嫔(通讯员) 编辑:唐艺芬 2025-11-04 15:58:26

1-700.jpg

11月3日上午,洪江市雪峰镇中心卫生院门诊大厅里,已经有不少居民在等候。全科医生诊室内,洪江市中医医院下派主治医师汤久玲正为从邻近乡镇赶来的覃女士看诊。

“自从有中医医院的专业医生来我们这里坐诊,我打了个电话就能约到汤医生,不用去县城跑来跑去排队了,我从群峰乡开车过来,只要20来分钟,还是方便了很多。”覃女士说。

图片1.png

覃女士口中的“变化”,源于洪江市近年来强力推进的一项基层医疗改革——创新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下的“大院制”改革。这项改革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重塑区域内医疗卫生服务格局与面貌,推动实现强基层固基础保基本预期目标,让乡村医疗卫生机构一体化管理成为现实,群众就近就便就医可感可及。

“大院”引领,破解“小散弱”困局

过去,洪江市与许多地区一样,面临着基层医疗机构“小、散、弱”的困境。26家基层医疗机构各自经营,资源分散,服务能力不均,难以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

“改革前,我们一些偏远乡镇的卫生院,可能一天也看不了几个病人,好医生留不住,病人也留不住,形成了恶性循环。”洪江市卫生健康局相关负责人坦言。

图片2.png

破局之道在于整合。该市主动适应人口迁徙流动变化、老龄人口增加、慢病日常管理新形势新要求,大胆打破行政区划壁垒,根据交通、区位、人口分布等因素,将26家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整合组建成雪峰、塘湾、托口等9个“大院制”卫生院,辐射带动其他17家一般卫生院。

改革的核心是“统筹管理、一体发展、利益联结”。9个“大院”对辖区内的“小院”实行党建人事一体管理和医疗资源统一调配,“大院制”卫生院发挥辐射带动功能,对辖区一般卫生院及村卫生室一体管理、“抱团发展”。更关键的是,建立了基于诊疗人次、双向转诊、巡回医疗等绩效考核与二次分配机制,将人员经费、公卫经费等资金与实实在在的工作成效挂钩。

“这就好比把几个小舢板绑在一起,组成了一艘大船,抗风浪的能力强了,航行的方向也更一致了。”雪峰“大院制”卫生院支部书记杨远桂打了个形象的比方。他介绍,改革后,院内诊疗人次、医疗服务收入和医务人员薪酬分别增长了28%、37.1%和18%,实现了群众满意和员工受益的双赢。

“一家人”齐心,强院带动见实效

在雪峰“大院制”卫生院所辖的一个一般卫生院里,负责人龙医生正在整理要上报给“大院”的工作报表。如今,他和17家一般卫生院的同事一样,身份是“负责人”。

“负责人人选由我们‘大院’提名推荐,现在是真正地‘一家人、一条心、一起干’。”雪峰“大院制”卫生院负责人说道。

同时,该市着力做强“大院”本身。投入730万元将雪峰镇中心卫生院整体迁建至原雪峰镇中心小学,占地面积从2.8亩扩大到10.1亩,着力将其打造成辐射雪峰片区的医疗卫生次中心。

此外,洪江市还从全市范围内遴选调派了12名主治医生以上的业务骨干,进入各“大院”工作或担任领导职务,因地制宜发展“固定+流动”的医疗卫生服务供给模式,推行大院制卫生院“巡回医疗赶集”,全市11个巡回医疗赶集专家团队逢赶集日便下沉到一般乡镇卫生院开展学科建设、诊疗帮教等工作,带动基层诊疗服务能力提升。

“下沉”村医,打通服务“最后一公里”

基层医疗的网底在村、社区。为此,洪江市创新推行富余乡镇医务人员派驻村卫生室担任村医的制度,打通医疗服务“最后一公里”,将医疗服务直接送到村民家门口。

在雪峰镇两溪口一个曾经的“空白村”卫生室,派驻村医周娟娟刚为一位村民量完血压和体格检查。

“以前拉个肚子都要跑到镇上去,现在好了,周医生常驻这里,设备药品也多了,对行动不方便的还帮忙送药上门,方便太多了!”村民卢大姐的感慨,道出了村民的心声。

像周医生这样“下沉”到“空白村”和薄弱村的乡镇医生,全市共有56名,目前该市空白村村医均由乡镇卫生院下派医生担任,实现了人员分流、降本增效、固本强基多赢局面。

据统计,这些派驻村医已累计服务基层群众2万人次,这支“沉下去”的队伍,用专业的服务和踏实的脚步,赢得了百姓的交口称赞,筑牢了农村健康保障的基石。

从“大院”的强力整合到“村医”的有效下沉,洪江市通过一系列机制创新,正在编织一张更加密实、高效、温暖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让“看病方便”成为当地群众触手可及的现实。


审核:邱曦  终审:蒋耀南

来源:市卫健局

作者:段承嫔(通讯员)

编辑:唐艺芬

本文链接:https://www.hjsxw.cn/content/646955/96/15405725.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洪江市新闻网首页